
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之前看到大家讨论,孙猴子说的:天地本不全,一切皆有定数。倒没有在意。有意思的是发现不少小伙伴写了文分析这件事,而且很同意这种说法。我就纳了闷了,天地本怎么惹着你了,它怎么就不全了?
对于我这种文学造诣很低的人来说,“一切皆有定数”这句话太难讲了,我就说说前面半句,“天地本不全”。以下都是个人看法,欢迎拍砖。
我们先来说,“天地本不全”,天地本当时被打湿了,捡起来晒经的时候,唐僧大人心疼得,是我们怠慢了呀,没有看顾好呀!孙猴子回答说,哎呀,天地本不全是因为天地本不全,这经原本是全的,今天弄破了撒,这是因为不全的奥妙呀,哪是咱们所能控制的。
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我吐一口鲜血!写得明明白白这经原本是全的。为什么不全,变成了残本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像三藏说的,我们怠慢了,没有看顾好呀!
再来说,“天地本不全”。你怎么就知道天地不全了呢?我不全,你不全,天地就不全了?这在我们逻辑学里面也不成立啊,我没翅膀,你没翅膀,我和你都是生物,那所有生物就都没翅膀了?什么狗屁?
我基本上是拄着数学的拐杖过河的。我们圈子里有个笑话,说给大家听听。话说有一个青年对日出很感兴趣,就搬家到一个小村子里研究日出的规律。有意思的是他发现日出似乎总在鸡鸣之后。然后就开始每天记录,第一天,鸡鸣6点16,日出6点20;第二天,鸡鸣6点18,日出6点21;第三天,鸡鸣6.15,日出6.20。他坚持记录了三个月,得出了一个结论,太阳是鸡叫出来了。
现在我们看来这个青年是很可笑,但科学基本就是照这个路径工作的。所以,不要太迷信逻辑和统计学,如果你对研究的源头都不清楚的话,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回到“天地本不全”。如果没有完全的本体,为什么要有完全这个词,并且把所有与它不一致的称为不完全。如果大家都认为根本没有完全,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追求完全(或作完美)?他们不傻吗?追求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而且还有那么多人把那些看似完全的人作为偶像?他们不是傻的更胜一筹?
估计很多人不赞成我的观点,不过没关系,我要给出我的立论了:天地本完全,是我们使得它不完全。
Kommentar schrei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