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成熟是一段旅程

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少有人走的路》
记得曾经读少有人走的路,这句话成了我情绪的开关按钮,坐在图书馆止不住泪流。
最近又在公众号读到一篇相关的文章《驯养那只让你恐惧的怪兽》,结合最近的工作情况,有了些思考。
“那一刻其实心里的台词是,如果把自己的性格关键词变成一种让自己前进的能量,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可是大部分时候的我们,都会被自己的性格弱势所牵绊,继而陷入一次又一次同样的黑洞里。
 
确实,比如我就把我自己标签为内向型。由于我和内向型给出的特征太吻合了:喜欢两三个朋友聚会,比较放得开;一旦人数多,我就开始变得拘谨;需要独处的时间;独处的时候自我充电,聚会的时候自我放电。关于内向的优势,多有研究、刊物、书籍的出版。我承认,内向和外向本来就各有利弊,但它不是我们逃避改变的借口。太多的时候我们自己走进这个框框里,告诉朋友告诉爱人,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不要期待我的改变,改了就不是我了。胡扯,你自然不需要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也不能。但你可以做更好的自己,让心智更成熟,突破舒适区,驯养那只让你恐惧的兽。
“在我入行工作的时候,有个长辈曾经提点过我:你无法避免自己不够完美的部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去面对它,而不是视其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这句话对现在刚入职半年多的我是个深刻的提醒。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肯想,肯问,肯干,就会有进步。而在与人交流和展示方面我有些怵,而越是怵,就越不想暴露自己的弱点,相关的任务就推脱给别人。还总会美其名曰,不想被这个纷乱的世界给同化,不想尔虞我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去面对它,面对那只让你恐惧的兽,因为最终你的短板就会是你倒下的地方。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从这场体验里收获经验,而不是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难题时候,你的应激模式只是重启过往的那份应对思维。”
 
我们会做错,会被嘲笑,但那又怎样呢,年轻的我们正是不断体验、收获经验的时候,而不是把时间虚度在温室晒太阳。就像在与客户电话沟通这件事上面,不爱沟通的我,总是担心自己表达不够清楚,给自己通向客户的道路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兽。但是我的畏缩只会让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唯一的方法,就是逼着自己多给客户打电话。结巴了,没明白,请求对方重复,多次之后,那只兽好像没那么可怕了,个头小了,头上的角也变圆了。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样子,或许终有一天,它会脱去兽的外衣,成为我的Pokemon。
 
“也就是说,承认自己的弱点,并且时刻训练,这是一项需要练习的事情。”
 
可能我们还是常常被性格底色拖回来,但是我们不再刻意回避。这个能力需要练习,因为我们是要与本能作战。就像我们看到狮子第一个反应是逃跑一样,猎人第一个反应是举枪射击。就算给我们配把枪,我们遇到危险的第一反应还是逃。猎人的快速反应,经过了长期的练习,练得多了,信心超越了惧怕,举枪射击变成了本能。
“我们永远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部分——无论是道理也好,他人的叮嘱也罢。
就如这场自我反省里,倘若你不愿意打开那些不完美的自己,那么也就无法用它逆转成为让自己强大的力量。”
 
到了最后,又回到一切问题的起因,在自省里,你是不是真的认识自己?你认识的那个自己是不是就是你现在的样子?你有多了解现在自己?就像看病最重要的不是药,而是病理,知道了病理,才能诊断、治疗、预防。人性使然,我们永远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部分,但是走出舒适区这件事情,却能帮助你以更多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也以更多角度看待自己。

 

对自己笑一笑,心智成熟是一段旅程,我们已踏上征途。

Kommentar schreiben

Kommenta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