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到书名,不难联想到一万小时练习理论,但其实作者是非常反对一万小时练习理论的。无目的重复训练他不认为是练习。
本书阐述的是论点和论据。与《深度工作》相比,它论点更多,但并没有详细论证的过程。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也就是说,你跟着做就行。
刻意练习有以下几个重点:
-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地舒适区之外
-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
-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
-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有针对性地提高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区别。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几乎总是知识。即使当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做某件事,传统的方法也一直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很大程度让学生去运用那些知识。刻意练习则完全相反,它只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刻意练习的重点不是练习,而更多在于“刻意”。刻意练习是改善你的思维惯性,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调整心理表征。
刻意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三个F,其实是三个以字母F开头的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其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学生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
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也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练技能。
刻意练习的心态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进步就只取决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式”了。
不管什么障碍,越过他的最好方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不能再快速进步,或者根本没有进步的地步,别害怕,去找一位新的导师。最重要的事情是不停地向前、向前。
要记住: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监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但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如果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要么是因为你的水平已经倒退了,要么是因为你陷入了停滞阶段,此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再放弃,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就不会放弃了。
练习
这要求挑战体内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并迫使你的大脑或身体来适应。
对于任何类型地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
简单来讲,没有哪个学生热爱练习,因此,也就没有哪个学生的动机比别人更强。这些学生之所以激情四射地进行密集练习,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练习之中,是因为他们发现,这样的练习是提高他们演奏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者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此外,我还坚持认为,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像是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这是我们和当今世界以及有史以来的其他物种区别开来。
我们现在在职场上的遭遇,也要变成自我完善的每一次角色扮演。要去多尝试,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找准方法,及时修正。
卓越是个孤独的旅程,你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你自己的练习。
Kommentar schrei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