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原作名: Educated: A Memoir
作者简介
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此书豆瓣评分8.8,当时作为畅销书风刮得很大,主要是被比尔盖茨力荐。知道是一本和摩门教有关的书,我之前一直没读主要是觉得一本畅销书风刮得这么大不太正常。最近休息的时候读完了,总的来说满震惊的,震惊的主要原因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其实有很大一群体是不去学校念书的。这部分冲击我之后再详细展开。还有一点是,这是一本自传体的书,写作手法很特别,作者也一直在挑战自己回忆的真实性,我想这和她在成长道路上经常受到否定有关。个人觉得这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虽然并不一定如吹得那么好,还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书的题目为Educated,但我并不认为主旨是教育。或者我把教育想得太狭隘了。我们从小就讲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在我看来,去学校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作者的父母,在我看来并不是不尊重知识(比如作者拿到剑桥全额奖学金的时候,父母是为她骄傲的,只是不满她没有提及自己是家庭教育,没有去学校。),而是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学校教育。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在家把孩子教得更好。他们家七个孩子,出了三个博士。当然也和家庭的信仰相关,据作者阐述,她们家是属于摩门教内特别的一类,父亲特别“虔诚”,积极为末日做准备,认为很多其它去教会的魔门教徒都是败坏的。家庭内部有自己的规则,父亲是绝对的权威者。作者的母亲一直尝试教孩子们各类的内容,他们也可以买书来看。作者肯定是天赋很高的孩子,可以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我又去查了一下,德国也是有不上学,在家学习的,当然比美国要少很多,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工作一直在外出行的原因。我以前以为不去上学大部分原因是像我姥姥一代因为贫困的原因。作者是八六年的人,这让我有了些思考,可能就知识而言,自学通过考试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考试框架就那么大,把几本教材吃透即可,我们在学校学的远不止这些。对环境的认知,价值观,与老师的相处,与同学的相处等等。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也有很多丑陋的东西,比如建立小团体,欺负,排挤,污秽的言语,老师的偏见,价值观导向。比如我父辈和我们都没有看过日本侵略的事实,但我们通过学校和媒体的输入对日本或者说日本人的态度就不一样。这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她父母后来不让孩子去上学的想法。媒体和环境对人的洗脑是惊人的,包括在当今社会,什么是该持守的,越来越少的人能讲清楚。她由于上大学之前并没有去过学校,能有读书的机会反而让她更为珍惜,在大学里可能对知识也更为专注。这种想法让我自己也很新奇,虽然我还是支持去学校念书的。
对于她父母拒绝医生这件事,我也不认为是无知的表现。当然这和他们的信仰相关,在摩门教徒及后期圣徒中不具普遍性。世上还有太多神秘与未知,医学判断,医疗机器所给的答案也不一定对。有些药物对人带来的伤害统计数据还太小,并不能准确预估。她家人强烈的生命力也是令人惊叹,无论是车祸,哥哥断腿,爸爸烧伤等事件,她母亲也是积累了大量的医学常识和经验。我也同意很多并发症比如脑震荡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实属可惜,但也不能完全否认她家的自然疗法。
作者最后和原生家庭的分道扬镳主要原因还是哥哥对她的家庭暴力精神暴力,或者说父亲的不公平,不信任和母亲的软弱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之前可能根本没有要离开家的意识,一方面是经济附属,一方面是情感依赖。如果说教育改变她的一生,在我看来,主要造就的是她的经济独立,她离开父亲可以生活了。之前的服从,并不代表她没有反对的想法,她没有武装到自己可以迈出那一步。父母的态度,要让她认罪是被魔鬼附身,并原谅哥哥,让她陷入无休止的彷徨。她想放弃,回归家庭,但在家里没有感受到母亲真诚的爱,她彻底失望。在可以负担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她表明了态度,树立了立场。在这里要是把教育说的有多崇高,倒是不必。高知份子家庭暴力、重男轻女的还少吗?教养和所受的教育是不能划等号的。我并没有在书中看到作者分析太多摩门教对她的影响,可能在她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毕竟杨百翰大学也隶属摩门教。由于我对摩门教也不甚了解,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

Kommentar schreiben

Kommenta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