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德国产后住院记

内容是回忆,不是当场记录,可能时间线会有错乱。
6月13日(宝宝出生当天)
接上篇,产后我被推到助产士那里观察两小时。助产士提醒我不要自己下床,第一次下床一定要由护士陪伴。伤口有些疼,助产士就给我个冰袋让我冰敷, 我问她还有其他止痛方式吗,她也很爽气的给我挂了止痛水。
李医生也来探望我一次,看到宝宝自主寻乳、吸允也放心下来。这时候我做完手术是插着尿管的,李医生建议我傍晚身体可以就拔尿管,下床走,帮助排气。我当时想你以为我像德国人这么强壮,当天剖宫产就能下床。(其实她是对的,我第二天下床,后来就排气慢,各种不适,这是后话了。)
之后就被推到病房。由于我刚做完手术伤口疼不能下床,换尿布,哄孩子都由老公来。护士问我有没有什么止痛药过敏,没有的话,医院给的止疼药就是布洛芬,扑热息痛。(我这里犯了个错,导致我后面吃了很多苦。我平时肠胃不好,其实不能多吃布洛芬,特别是在医院饭手术后很难吃的情况下。和我一样肠胃不好的可以让医院换塞屁屁止痛栓,这样不走肠胃。)
我做了手术,胃口不好,医院的饭也不怎么吃得下。但我想着得给孩子喂奶,多少得吃点。护士让我每两小时就喂一次,帮助下奶。但我觉得宝宝在我胸上就是吸个寂寞,吸不出,一会儿也就不想吸了。作为新手爸妈,她哭我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到底是因为肚子饿,尿布湿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哭得很惨,我们就只好经常按护士铃。护士也很忙,通常要等很久,我们心理压力也挺大的。不是说新生儿胃很小吗?她为什么总是饿呢?
当天晚上护士问我要练习下床吗?我说希望明天下床,她说可以,建议我先练习坐起来和站起来,明天拔尿管,练习走路。一切还算顺利。
我们不会换尿布,抱孩子,喂奶,护士都会教。产妇卫生巾,一次性网兜内裤,隔尿垫,尿不湿,医院都会无限量提供。宝宝衣物有包屁衣和连体衣,睡袋。哺乳枕也有提供。我的病房无吹风机。还好我住的是家庭房,比较自由点。老公白天非常辛苦,我也希望他晚上能多睡会儿(护士说我是剖腹产,坐着喂奶更合适),我就一晚上抱着她,没怎么合眼。说是每两小时要叫醒喂奶,可宝宝怎么也叫不醒。另一方面看她睡得那么熟,也不忍心。宝宝有时候愿意吸,有时不愿意。我以为她是太小,吸力不够。当然这也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我还没有开奶。喂奶的时候,宝宝很重,踢到我伤口很疼,此外,我的左右手还留着滞留针,动起来很不方便,碰到也疼。(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该多喂。虽然我自己看不到,初乳是有的,只有让宝宝多吸,才能尽快下奶。)我听到护士在走廊谈论有产妇不积极带孩子,都是老公来,就觉得在说我,心理很难过。(其实这些护士都是路人,无论是否说我又与我有何干。但当时身体不舒服心情很差,就很难走出来。)
6月14日
剖腹产的第二天一早就拔了尿管,我在老公的搀扶下去了厕所。李医生来查了房,伤口缝合处良好,就是我肚子里太多气了,一定要多走路排气。老公就扶着我在病房里来回走。
吃完午饭后,我整个人就不对了,恶心的厉害。叫来了护士,护士看我一脸惨白,马上打电话给医生给我上点滴。药效一过,我还是恶心。就叫来医生看看有没有办法。值班医生就撂下一句话,没有办法,就是要起来多走。当时我非常难受,医生又说没办法,我整个崩溃,嚎啕大哭。(现在想来这医生也不怎么负责任,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我会恶心。但凡我知道是肠胃的原因,换了止痛片会好,我就不至于此。)
与此同时,宝宝到了做U1的时候,我由于身体状况,是老公一个人推宝宝去的。结果是没有黄疸,但体重掉的快,还是要多喂。
傍晚我吐了,把中午吃的东西全吐出来了。看我无力喂奶,护士就给了水奶。
到了晚上护士换班了,她很不高兴我们频繁按铃。我们又解释了一通为什么需要水奶。她又指导我该如何喂,表示她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之前护士让用的乳房辅助器,她也不让用了。
半夜我又吐了两次,她表示我确实不能亲喂,先好好休息。给我挂了点滴,把扑热息痛换成塞屁屁止痛,这个简直救了我的命。
我身体不舒服,晚上给孩子喂水奶,拍嗝,换尿布都只能由老公来。他多晚没好好睡也只能硬撑着。
6月15日
我整个人好了很多,又积极开始喂奶和走路排气。奶水不足,护士就让我亲喂,之后再补水奶。老护士把我被子掀开,让我去走廊上走。病号服换掉,换成自己的衣服,并且洗澡。前一天护士不让用乳房辅助器,又被老护士喷,说她懂什么,自己才是两个孩子的娃。感觉有种被护士支配的恐惧。
家人可以送点饭进来,喝点粥和排气的萝卜汤我精神好了很多。我精神好了,也能和老公互相搭把手了。
晚上护士告诉我明天会有儿科医生来做U2,宝宝检查良好就可以出院了。我顿时全身都有劲了,终于可以出院了,被这些护士看管着,真是压力很大,回去还能吃些好的。
6月16日
一早被拉起来排队儿医检查。检查结果不错,没有黄疸,但还是要混合喂养,注意宝宝体重。
中午的时候,有实习医生给我检查了伤口后,终于出院啦。出院前我还向医生护士助产士分发了产前准备的小礼物。
最后我想说,愿每个妈妈的痛苦都能被珍视。我们的压力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外界,一个来自妈妈们的内卷。外界总是认为妈妈就应该如何如何,这个社会对女性贴标签,对妈妈要求非常高。我们的生理机制似乎被安排了会自动遗忘痛苦,经历过的妈妈们会告诉你,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后面才痛苦咧,巴拉巴拉。但是当时的我们觉得自己一遍遍在挑战极限。爸爸们的帮助和共情在此时就尤为重要。我从医院的水奶到家里泵奶瓶喂,到亲喂加瓶喂,再到完全亲喂,供需平衡,共花了五个星期的时间。期间一度认为自己只能瓶喂母乳了。这真是个信心建立的过程,因为结果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没做妈妈前我觉得这是多大点事,亲喂如何,瓶喂如何,加点奶粉混合喂养又如何。呵呵,人真是很容易被现实裹挟。

医院用的湿纸巾,尿布也是帮宝适的。

医院给的水奶。

医院给的下奶冲剂。

医院给的兰斯诺的乳头膏还有兰斯诺的防溢乳垫。

塞屁屁止疼栓。

Kommentar schreiben

Kommentare: 0